
界面新聞記者 |陳小同
日前,理想汽車CEO李想在社交平臺發文稱,新勢銷量下限如果理想L9、多少L8、造車L7三款車的新勢銷量下限總銷量下降到五六千輛/月,理想汽車的多少整車毛利率就會變成負數。
憑借旗下三款車的造車優異市場表現,理想已經成為了造車新勢力的新勢銷量下限領頭羊。今年一季度,多少理想交付新車超5萬輛,造車平均月銷1.75萬輛,新勢銷量下限創造季度記錄。多少財報顯示,造車理想一季度錄得凈利潤9.34億元,新勢銷量下限是多少第一家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的造車新勢力,理想當季的車輛毛利率為19.8%。
李想還在文中表示:“大部分同行的成本控制能力是明顯好過我們的,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。大家更容易出問題的不是成本而是銷量,汽車這個行業的屬性,對規模的要求太苛刻了?!?/p>
值得注意的是,李想曾在比亞迪發布2022年年報后發布評論稱:比亞迪整車成本管理顯著的優于特斯拉。財務是最理性的考試題,這個答卷非常優秀。
在經銷商體系下,比亞迪2022年第四季度的汽車毛利率為22.8%,而特斯拉在直營模式下第四季度毛利率為25.9%,再加上比亞迪的單車售價低于特斯拉,因此李想認為比亞迪的成本管理能力強于特斯拉。
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張君毅對界面新聞表示,汽車行業具有規模效應,成本跟銷量緊密相關。既有固定成本,也有一些浮動成本,汽車銷量越高能攤銷的成本就越多,企業的收益和毛利率等指標就越好。
他同時指出,不同企業在不同階段和不同時間點面對的情況不一樣,有些企業遇到產品切換或內部調整時,會出現銷量和整體發展不匹配的情況,但要看大趨勢,是不是長期保持這樣一個狀態。此外,如果企業有足夠厚的資產沉淀,短期的銷量下滑也不是如此重要,但后續要形成可持續的爬坡過程。
根據瑞銀證券的測算,不同于此前燃油車200萬輛的盈虧平衡點,電動車的盈虧平衡點只需要20萬輛,甚至是10萬輛。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三家公司“ 蔚小理”去年的年銷規模都進入了10至20萬輛的區間,但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,分別為144.37億元、91.4億元、20.32億元。
張君毅認為,對造車新勢力來說,銷量每增長5萬、10萬輛規模差距會給企業的成本和毛利帶來5至10個點的變化,這和供應商和企業自身所在的細分市場和定位有關。在成本方面,供應商所提供的報價會隨汽車銷量規模的變化產生變化,企業自己的固定成本也會因為規模擴大而進行更好的攤銷。毛利方面則主要取決于企業定位,不同企業毛利敏感度跟規模各自不同。
理想汽車去年在30至50萬的SUV市場份額是9.5%,李想預測今年該市場的規模會在140萬輛到150萬輛之間,并要求理想汽車今年市場份額翻倍。以此推算,理想全年的銷量目標為30萬輛左右。
對于銷量規模,蔚來董事長李斌在4月份的一場媒體溝通會上曾表示,如果接下來每個月銷量還是1萬輛,自己就得和秦力洪(蔚來總裁)找工作去了。今年一季度,蔚來交付3.1萬輛新車,平均月銷1萬輛。不過4月份,蔚來的銷量卻下滑至6千多輛。
值得注意的是,理想和蔚來的車型平均售價在30萬以上,可以獲得更高的品牌溢價,定位更低的新勢力品牌對銷量和規模則有著更為迫切的要求。
零跑汽車董事長朱江明曾在電動汽車百人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稱,預計當公司銷量達到50萬輛時,可通過規模效應來實現凈利率轉正。相較高利率水平,現階段的零跑汽車會更注重銷量水平。
哪吒汽車張勇也曾表示,銷量達到30萬到50萬輛,哪吒將初步形成規?;哪芰?,同時做到盈虧平衡,現金流也比較安全,造血能力就比較強。所以綜合考慮一個品牌影響力,企業的經營安全,還有產品的認可度,50 萬輛是哪吒的第一個目標。
而目前市場上一些銷量不濟的造車新勢力已經陷入經營困境,包括威馬、愛馳、天際等企業出現了停工停產、欠薪裁員等現象,生存狀況岌岌可危。